治痤疮的中药有什么
治疗痤疮的中药根据中医的不同证型有所不同,以下是针对三种主要证型的常用中药方剂及成分: 肺经风热证 常用方剂:枇杷清肺饮。 主要成分:包括石膏、枇杷、连翘等,具有疏风清肺的功效。 肠胃湿热证 常用方剂:茵陈蒿汤。 主要成分:包括茵陈、栀子、大黄等,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要治疗作用。
治疗:偏阴虚者治以滋阴降火,常用成药为知柏地黄丸;偏阳虚者治以清上温下,引火归原,以龟鹿补肾丸为主。以上各型应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如皮肤瘙痒者可加白鲜皮、苦参、蝉衣;皮脂溢出明显者可加薏苡仁、虎杖、生山楂;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蒲公英、草决明等。
桑白皮和枇杷叶:有助于清肺胃之热,是治疗痤疮的基础药材。黄芩、黄连和焦栀子:这些药材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帮助减轻痤疮的炎症。生地、丹皮和丹参: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痤疮引起的皮肤红肿和疼痛。赤芍和郁金: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可以促进痤疮的消散和愈合。
治疗痤疮的一个中药处方
消痤汤的组方及功效如下:土茯苓12克:味甘淡性平,具有清热除湿并治湿热疮毒的功效。白术10克:味甘苦性温,能够健脾燥湿。黄芩10克:味苦寒,可清热燥湿。栀子10克:味苦寒,具有泄热利湿的功效。薏苡仁30克:甘淡微寒,能够清热祛湿。白芷10克:性温芳香,可解毒医疮。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常用中药:土茯苓、茯苓、桂枝、白芍、炙甘草、白芷等。中成药:一清胶囊。热毒壅盛证: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常用中药:金银花、野菊花、栀子、丹皮、地骨皮等。中成药:解毒痤疮丸。血分实热证:治疗原则:清热凉血。常用中药:丹皮、地骨皮、鸡冠花、玫瑰花等。
配方一:枇杷叶、夏枯草、桑白皮各15克,金银花、连翘、黄芩各10克,海浮石50克,生甘草7克。水煎2次后混合药液,每日分2次服用,每日1剂。一般2周后即可好转,约68周痤疮减少。配方二:丹参100克,研为细粉后每天3次内服,每次3克。通常2周后可见效,随后可逐渐减量至每天1次,每次3克。
天花粉: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的作用,有助于消散痤疮并促进皮肤修复。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的功效,适用于血瘀热毒所致的痤疮。重要提示: 个性化治疗:并非所有痤疮都适用于上述药方,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苔、脉象开具中药。
中药祛痘配方一桑白皮10g枙子10g黄莲10g生地15g生大黄10g黄芩10g生山楂30g连翘15g茵陈15牡丹皮10g生薏苡仁30g生甘草6g[功效]宣肺清热,凉血解毒。[适应症]寻常型痤疮。[疗效]本药在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中起效快,疗效肯定,值得推广。[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
中药治疗痤疮的方法
1、肺热型痤疮:治疗原则:清肺热,解毒散结。常用药物:可能包含黄芩、桑白皮、枇杷叶等具有清肺热功效的中药。血瘀型痤疮: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散结消肿。常用药物:可能包含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的中药。阴虚内热型痤疮:治疗原则:滋阴清热,凉血解毒。
2、方剂:荆芥防风汤或芩连平胃散。荆芥防风汤:主要成分包括防风、黄芩、白芷、桔梗以及荆芥等。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芩连平胃散:同样具有清热除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湿热型青春痘患者。肺经蕴热型 症状:肺经蕴热刺激青春痘出现。治疗原则:清肺清热、行郁化滞。方剂:黄芩葛根汤或枇粑清肺饮。
3、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中药内服: 肺胃湿热型:皮疹较红,丘疹、结节、囊肿较明显时,以清热、滋阴为主,可应用知柏地黄丸等。 阴虚火旺型:舌苔较红,体型较瘦,脸上有皮疹或丘疹,甚至脱屑,可应用消痤汤,以养阴疏肝为主。
标签: 痤疮中药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