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四中全会公报高频词,未来十年将“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beiqi 热点新闻 9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科技成四中全会公报高频词,未来十年将“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华夏时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25年,DeepSeek横空出世的惊艳,展现了中国人工智能通过底层技术突破,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能力,也令西方感到了前沿科技的“斯普特尼克时刻”的到来。站在互联网时代转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型的十字路口,围绕科技制高点、产业主导权和规则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投资未来产业、加强原始创新是中国构筑长期竞争优势的必然战略选择。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在23日晚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下称《公报》)中,共有10处提到了“科技”。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此次《公报》中,“科技”是绝对的高频词汇,凸显了我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表明“十五五”时期我国将以科技为经济发展的牵引,坚定“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决心。

“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公报》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观察“十四五”和“十五五”规划的差异特点发现,“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较“十四五”提出了更加鲜明的要求,既要求“自立自强”,并要求“高水平”,对于科技给予了更加明确的定位,后续按照“十五五”规划的要求,有望进一步保持甚至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

过去五年,也是中国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时期。“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在10月24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十五五”时期产业发展要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其中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8%。《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郑栅洁指出。

加强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

在人类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时期,创新是永恒的社会和经济话题。也是因此,202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颁发给了“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的三位经济学家。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产业强国来说,AI时代的原始创新或将成为科技“弯道超车”的重要契机。

在上述发布会上,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介绍,对于“十五五”时期的科技创新,《建议》从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和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4方面作出了部署。

在原始创新方面,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他还专门提到,要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加快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原创性成果。

原始创新是对旧的产业的颠覆,但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2024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丛虎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整体战术上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如何才能实现战略部署,靠的是具体的战术,即“全面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地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和催生出新型技术、新型产品。“中国曾经错过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技术革命,而这次以人工智能、新能源为核心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必须乘胜追击、抢占技术制高点,才能实现战略目标。”他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