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处罚的法定情形 行政不予处罚的法定情形?

beiqi 法律知识 3

治安管理不予处罚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盲人或又聋又哑得人。4,情节特别轻微的。5,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6,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7,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8,有立功表现的。9,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10,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情节极为轻微;(2)积极采取补救行为,并获得受害者谅解之情;(3)为他人所逼迫或欺骗;(4)主动投案自首,向公安机关坦白自身违法行为;(5)有立功表现。

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的法定情形是,情节特别轻微,是在受到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情况下才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且如实陈述了违法行为的,有立功表现,主动消除造成的后果,并且取得被害人谅解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九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一)情节特别轻微的。(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五)有立功表现的。

治安案件不予处罚情形具体如下:《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九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1)情节特别轻微的;(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3)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4)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5)有立功表现的。

治安管理不予处罚的情形包括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不予处罚,但需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同时应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治安管理哪些情形下不予处罚?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不予处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情节极为轻微;(2)积极采取补救行为,并获得受害者谅解之情;(3)为他人所逼迫或欺骗;(4)主动投案自首,向公安机关坦白自身违法行为;(5)有立功表现。

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8,有立功表现的。9,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10,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11,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12,七十周岁以上的。13,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不予处罚的法定情形

第一,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是处罚机关应当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和能辨认或者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应对实施的违法行为负责,接受行政处罚。

【法律分析】: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如果还不满14周岁,那么可以不予处罚。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是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予处罚。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不予处罚。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不予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行政不予处罚的法定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法定情节有:(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违法行为情节较轻,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人不满14周岁。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超过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时效未被发现。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行政处罚法不予处罚的情形如下所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标签: 不予处罚的法定情形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