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AI以嗅觉,汉王为什么?凭什么?| 直击2025 WAIC

beiqi 热点新闻 11

  和讯网

给AI以嗅觉,汉王为什么?凭什么?| 直击2025 WAIC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年以来,大厂和机构频繁出手,热钱涌入具身智能领域。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99起投融资事件,远超去年全年的67起。

  在刚刚落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5 WAIC)上,具身智能热度延续,80家参展公司展出150多个机器人产品,厂商、投资人、参会观众都将目光聚焦这一赛道。

  在去年的WAIC上,汉王科技就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趋势。汉王科技总裁朱德永提到,未来几年人工智能行业将聚焦于感知智能的完善、大模型的发展。“很多时候人们会低估一个技术长期的效果,有的时候又会高估了一个技术短期内的效果。人工智能会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也会逐步加速改造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对于这点我们很坚定。”

给AI以嗅觉,汉王为什么?凭什么?| 直击2025 WAIC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样的理念体现在了终端产品的形态中,在WAIC 2025,汉王科技首次展示了智能“五感”技术能力,覆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语言的多模态融合能力,并形成从感知、决策到仿生智能的全链技术布局。

  其中嗅觉是难点所在,汉王科技此次展示的AI Nose® 嗅觉分析仪,通过仿生嗅觉技术填补了人工智能感知技术长期缺失的关键一环。“五感系统”叠加仿生产品,汉王科技展示的仿生智能飞行机器鸟、安防巡检机器狗等众多产品赋予了具身智能罕有的“感知力”,以期借此开启具身智能商业化的“从0到N”。

  而在这方面的布局,汉王开启得很早。

给AI以嗅觉,汉王为什么?凭什么?| 直击2025 WAIC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王做人工智能30多年,从手眼识别、文字识别、人脸识别视频智能化,再到嗅觉识别、皮肤触控感知等方面。基于对人工智能发展技术脉络和轨迹的认知,接下来,将对这些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朱德永说:“最开始汉王做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模型,然后再做视频大模型和语音大模型,我们认为两者集成起来,既有感知,也有认知,需要一个载体,这一载体一定是具身智能,而具身智能中的仿生智能非常重要。”

  2017年,汉王开始建立嗅觉实验室,专注于人类和动物对特定气味的反应研究。不同于传统成分分析,汉王仿造嗅觉蛋白将嗅觉数字化,并实现嗅觉识别。玫瑰、荷花、酱香酒等不同香味都能被量化识别。根据实验,五年的茅台和十五年的茅台有显著不同的香味特征,这些都可通过嗅觉识别技术进行量化。

  在仿生智能的落地过程中,朱德永表示,关键挑战是如何解决场景化落地和数据收集的问题。此外,将生物感知原理转化为工程学应用(如嗅觉识别技术)需要克服技术原理验证、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推广的多重障碍。

  具体来看,汉王科技此番推出的国内首个“仿生嗅觉识别”方案,通过解析嗅觉受体的作用机制,以更接近生物体嗅觉感知的方式赋予机器嗅觉能力。

  区别于谷歌等企业从分子结构推导气味的计算路径,该方案基于全自研仿生嗅觉神经细胞、嗅觉AI计算平台、感官识别算法,打造出一套具备“识别―判断―反馈”能力的仿生嗅觉系统,构建生物气味传感器及检测服务体系,具备更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更广的气味识别能力和仿生感知反馈机制。并解决了传统“电子鼻”技术在分子精准识别、混合气体处理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痛点问题。

  简言之,汉王科技赋予了机器感知复杂气味、进一步理解现实世界的能力。为什么要这么做?投射至实际的应用领域,给AI以嗅觉,有何商机?

  朱德永说:“汉王智能仿生嗅觉技术在食品、医疗、公共安全等专业领域实现突破,与此同时,汉王充分发挥智能仿生嗅觉系统对气味的精准识别能力,用于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气味识别与分类的数字化工作。”

  例如,其白酒基酒分级预测已通过国内权威机构验证,达到商业化应用标准;肿瘤标志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检测灵敏度精准至纳摩尔级,为疾病早期筛查提供技术支撑;对TNT等危险品识别仅需2分钟,准确率可与专业嗅探犬比肩。

  目前,汉王构建的“数字嗅觉数据库”已覆盖食品、饮品、日用品等7大类生活场景,收录数十种主要物品的数字化气味指纹。

  未来3~5年,基于对数据库的持续完善,汉王不仅可为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个性化香氛推荐等垂直行业提供专属子库,还将通过积累海量数字“嗅料”,助力机器实现“嗅识万物”。

  “长远来看,是需求引导技术。但在某个时间段,可能是技术引导需求,”朱德永说:“汉王一直以来的强项,其实就是软硬结合。我们以前在很早的时候做过文字识别。能够沉淀下来,重要的就是软硬结合打造出方便使用的产品,实现其价值。这是我们在商业发展中的心得,也是我们努力的积累。”

  而接下来上述经验也可以用于具身智能商业化的路径之中。

  “在嗅觉方面,我们目前的应用有嗅觉蛋白芯片、识别仪、算法和软件平台,只有将这三个部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识别系统。如果只有识别部分的软件,实际上很难从采集数据到识别数据再到反馈出来。”

  朱德永说,后续需要AI算法平台进行匹配和识别。“因为有400个人类嗅觉蛋白,世界的味道有很多种,不同的味道可能由几种嗅觉蛋白反应产生。如果按照这个排列组合,数据量将是巨大的。所以它没有这个算法、没有软件的支撑,它无法快速匹配。”

  因此,远期目标是,形成从感知、认知、判断、决策到行动的完整闭环:嗅觉仪、嗅觉蛋白芯片、识别仪及算法平台三部分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识别系统。

  数据仍然是现阶段的关键。“在掌握现有数据的前提下,汉王需要的是继续拓宽技术路径,在技术突破之后,选择对应的应用场景,这样一来前沿或原创的技术才会有更多机会。”朱德永称。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