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高管解读Q2财报:会继续加大AI投资

beiqi 热点新闻 8

  新浪科技讯 8月13日晚间消息,腾讯控股(HKEX:00700)今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为1845亿元,同比增长15%。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556亿元,同比增长1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631亿元,同比增长10%。

腾讯高管解读Q2财报:会继续加大AI投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详见:腾讯控股第二季度营收1845亿元 净调净利润631亿元

  看图:腾讯二季度营收1845亿元 研发投入达202.5亿元

  财报发布后,腾讯董事长兼CEO马化腾、总裁刘炽平、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James Mitchell)及CFO罗硕瀚等公司高管召开了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腾讯高管解读Q2财报:会继续加大AI投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杰弗瑞分析师Thomas Chong:我想请教关于广告业务的问题。我们看到腾讯和其他海外同行都在利用人工智能(AI)推动广告收入增长。管理层能否谈谈营销服务业务的潜力?在未来几个季度乃至几年里,从广告增长驱动因素来看,我们该如何看待流量、用户标识(cookie)以及视频号的广告加载率的变化趋势?

  詹姆斯·米歇尔:我们将继续以稳健的速度推动广告收入的提升,其增长空间体现在多个决定营销服务收入的关键变量上,包括点击率——人工智能能实现更精准的定向,从而带来更多点击;包括流量——我们看到视频号流量在增长,随着时间推移,搜索流量以及人工智能原生体验内的流量也会增长;包括每次点击收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于制作广告,会带来更多广告需求,同时电商闭环交易也会催生更多广告需求;最后是广告加载率——我们短视频的广告加载率目前处于3-6%水平,而同行则在13-16%的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广告收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就这些驱动因素的优先级而言,第二季度20%的同比广告收入增长,主要源于按展示次数付费广告收入的提升,这又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部署带来的点击率提高,此外,小程序商店和小游戏的更多闭环活动也提升了每点击收入。而次要驱动因素是曝光量的增加,这主要来自视频号流量增长和搜索流量增长。广告加载率在这一季度并非驱动因素。以上就是本季度的增长驱动因素。

  摩根大通分析师Alex Yao:今年,除了推出像“元宝”(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的AI应用)这类原生生成式AI应用外,腾讯还在大量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整合了越来越多的AI功能。在用户使用这些嵌入了AI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时,你们观察到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行为变化是否会对移动互联网生态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人们过多使用AI搜索,可能会绕过网站或公众号,直接消费AI总结的内容,这或许会对移动互联网生态造成潜在影响。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随着你们继续向消费者免费提供越来越多的AI功能,而这些AI功能的交付成本远高于移动互联网服务,这可能会影响腾讯的成本结构。管理层是否考虑在未来一两年内开始对AI功能进行直接商业化变现?如果是的话,哪些AI功能或服务最具变现潜力?

  刘炽平:首先,关于AI功能,总的来说,我们的产品中有不少这类功能。其中一个显然是“元宝”这款原生AI应用。另外,还有与搜索相关的功能,也就是AI赋能的搜索,这体现在我们的浏览器以及微信搜索中。此外,即便是在游戏里,也有各种各样的相关功能,比如我们有AI驱动的玩家角色;在我们的生产力(productivity)工具中也有相关功能,例如腾讯会议中的会议总结功能,以及腾讯文档中的辅助写作功能。我想说的是,目前我们对用户行为的观察还处于早期阶段。显然,当用户使用这些功能时,他们往往会更满意,在创作内容以及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方面,效率也会更高。我认为这在用户体验方面是一种提升。至于这是否真的会对搜索造成不利影响,你提到的那种负面影响——也就是当有AI辅助搜索时,是否只会展示内容而不会引导用户前往相关页面——我们目前尚未发现这种很大的影响。我觉得,总体而言,人们对直接获得答案会更满意,但如果他们想进一步探究这个话题,就会点击不同的链接和文章。所以,总的来说,影响其实并不大。同时,如果大家看微信内的生态,也就是内容生态,会发现很多页面浏览量其实来自与搜索无关的渠道。比如,当人们订阅了某个作者的内容,那么该作者内容的大部分浏览量其实来自于此。所以,就对特定作者的影响而言,目前来看影响是极小的。

  关于你提到的成本问题,我认为我们正在以相对精细化的方式管理成本。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可以使用更小的模型,我们就会选择小模型,其成本会比使用旗舰模型低得多。因此,在很多这类使用场景中,如果能用上小模型,成本是可控的;同时,如果我们通过软件升级持续提升推理效率,成本也能得到控制。至于最终是否会进行商业化变现,我认为最终应该会有一些变现方式。但实际上,在中国,像美国AI工具那样流行的用户付费模式很难推行。我们会随着时间推移,尝试探索是否可以通过广告支持的方式来实现变现。但同时我想指出的是,人工智能已经在以各种方式为我们现有业务的增长和变现做出贡献。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业务的增长来补贴用户对AI的使用成本。

  伯恩斯坦分析师Robin Zhu:我有几个关于游戏业务的问题。首先我们看到了《三角洲行动》这款游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想知道管理层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像《三角洲行动》这样的3A级游戏的增长趋势,包括在PC端和主机端的增长,这是否意味着一个新的市场开始出现,还是说它会替代当前市场的一部分?第二个问题是AI相关的资本配置,与我们现在采取的渐进式策略相比,将更多资本投入到打造元宝和Ima(腾讯智能工作台)等产品的新主导流量入口,有什么不利因素吗?

  詹姆斯·米歇尔:我们将3A级游戏定义为买断制(pay to own)游戏,比如《黑神话:悟空》;而《三角洲行动》则更偏向于长线运营游戏(game as a service)。我们对这两类游戏都持乐观态度,但我们认为,当前及未来中国游戏市场的主流仍会是像《三角洲行动》这样的长线运营游戏。《三角洲行动》的表现令我们感到欣慰,并非因为它能排到前三或前五,更重要的是,自上线以来的大约9个月里,它在用户量和收入上都在持续增长,这正是我们从长青游戏战略中希望看到的。这种持续增长表明,我们有能力制作高质量的规模化游戏内容 ——《三角洲行动》涵盖三种游戏模式,将于明日登陆主机端,届时将覆盖三个平台,并面向中国和国际市场。我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得益于我们开发者的质量、工具的能力以及包含AI在内的生产流程。我们对《三角洲行动》的表现非常满意。

  至于买断制的3A级游戏,中国对这类游戏的受众正在增加。我们认为,只要推出优质的3A级游戏,就有潜力实现稳健盈利,但 “优质” 的门槛非常高。考虑到中国玩家已习惯免费游玩模式,买断制3A级游戏仍将是中国市场的少数派。不过,3A级游戏在中国的兴起,为一些 “情怀项目” 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 这些项目原本可能难以盈利,而现在无需提供10年或更久的长线内容和服务,也能具备经济可行性。关于3A级游戏的增长是否会对长线运营游戏造成冲击,我们坚信不会,两者是互补关系。

  我们可以用腾讯音乐来打个比方:有1亿多用户订阅核心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其中一部分用户会定期购买数字专辑,而购买数字专辑的支出是一种补充,并不会对原本的订阅业务——也就是主流的订阅变现模式——造成冲击。我们认为游戏领域的情况也是如此:购买3A级游戏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那些已经在玩长线运营游戏的玩家,他们会继续玩这些长线运营游戏并为之消费。只不过,偶尔出现像《黑神话:悟空》这样的精品时,他们也会去购买这些3A级游戏。这就是关于游戏问题的看法。

  刘炽平:关于目前在AI方面的投入,我们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而且还在增加投入,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加大投入。这种投入其实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明智地花钱,而不是一味地说“我们要全力以赴”,包括比如买一大堆芯片、雇很多人,或者进行大量营销。我认为,我们需要把握好投入的节奏,尤其是对于你刚才提到的两款产品。Ima目前还是一款创新性的产品,这类产品的范例并不多,所以现在正处于摸索最佳产品定位和使用场景的阶段。在这之前,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在这款产品的营销费用上投入过多。而元宝是一款更成熟的产品,有着非常清晰的产品使用场景,我们已经在大力推广它了,尤其是在第一季度。借助这些投入,我们的用户基数确实增长了不少。我认为二季度的重点是改进产品,这样才能留住我们已经获得的庞大用户群,给他们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一旦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很可能会再次加大推广力度。但推广不会仅仅是在市场上花钱获取用户,因为投资者需要知道的一点是,我们有很多现有的平台可以利用。我认为,将元宝与我们现有的平台整合,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优势,也是我们可以借助的力量。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除了开始加大对这款产品的推广,我们还会在整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瑞银分析师Kenneth Fong:我想请教一下管理层,《广告法》“新规”对游戏公司源头营销的影响有哪些。根据7月生效的《广告法》“新规”(指的应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7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适用问题执法指南》),销售和营销支出超过收入占比15%的部分,需要额外缴纳25%的税款。管理层认为这会对公司的广告收入产生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严重依赖流量获取的小游戏而言,其销售和营销支出很容易超过收入的15%这一门槛。

  詹姆斯·米歇尔:我们认为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腾讯的广告业务已经变得相当多元化。第二季度,我们受到了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外卖公司以及一些在食品配送领域不断扩张的电商公司,它们减少了广告支出,转而将更多资金投入到补贴中,但即便如此,我们的广告收入仍实现了20%的同比增长。所以,在我们看来,个别品类的广告支出总会有上下波动,但我们在广告领域部署AI的举措,才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变量。

  花旗分析师Alicia Yap: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管理层提到的本季度企业服务收入加速增长,这得益于企业客户对GPU(图像处理器)租赁以及API令牌(API,即应用程序接口开发人员用来确保API资产安全的手段)使用需求的增加。既然我们已经开始看到AI在内部应用中的成果,腾讯是否会分配更多的GPU资源来支持外部企业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如果是的话,未来几个季度企业服务收入是否有可能继续加速增长?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广告业务的。显然,随着基础模型的升级和AI能力的扩展,我记得管理层在上个季度提到,我们的营销服务业务实现了20%的同比增长,这已经接近增长区间的上限。那么,由于AI的全面增强,如果AI技术继续推动更好的转化率以及CPE(每次参与成本)、CPM(每千次展示成本)的改善,尤其是考虑到我们目前的广告加载率相对较低,未来几个季度20%的增长率是否会成为新的基数,甚至成为增长区间的下限?

  詹姆斯·米歇尔:我来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关于企业服务收入的增长,我们确实看到了更多与GPU和API令牌租赁相关的收入,但同时也实现了较为广泛意义上的增长。我们认为,在过去两到三年里,我们通过缩减甚至退出一些低毛利、低价值的业务,有效地“调试”了云业务。如今,我们已经将云业务置于更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同时提升了云业务供应链的成本竞争力。因此,我们能够重新聚焦并争取以比之前更快的速度实现收入增长,而不必过多依赖GPU供应情况的波动。所以,如果我们有足够的GPU,我们会在云端出租更多资源,但我们的云战略并不依赖于GPU。我们在CPU、存储、数据库、CDN(内容分发网络)等领域也在增长。这是云业务方面的情况。

  关于你提到的广告业务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们对目前的增长率感到满意。目前我们的理念没有变化,我们专注于延长增长周期。当然,如果部署AI的成本(包括GPU折旧)突然上升并变得非常沉重,我们可能会加快广告变现的速度,但目前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

  (持续更新中。。。)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