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市场对于存款利率下调的强烈预期,终于在7月25日落地。
当天,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六大行官网相继推出最新人民币存款利率表,并宣布最新利率即日起执行。自此,银行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周期”正式开启。
此轮调整后,国有大行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击穿2%整数关口,降至1.8%,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本次存款利率下调,是由1年期LPR下降,以及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走势所自主决定的,是存款利率更加市场化的体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净息差压力,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为贷款利率下调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对居民储蓄行为带来变化。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周期”
7月22日,央行突然启动“政策性降息”,宣布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
同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同步下降10个基点,分别降至3.35%和3.85%。而与此同时,央行还宣布对卖出中长期债券的MLF参与机构,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
根据2022年央行指导建立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银行存款利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相挂钩。
这意味着,在贷款市场“降息”的同时,存款利率新一轮下调周期已经开启。
仅仅4天后,7月25日凌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率先宣布下调存款,随后一天内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也先后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
“没想到那么快。”7月25日,一名工商银行客户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昨天(7月24日)上午还没有接到通知,凌晨存款利率就降了。
除邮储银行外,另外五家国有银行下调幅度、品类基本一致,其中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降至1.05%、1.25%、1.35%;二年、三年、五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调20个基点,降至1.45%、1.75%、1.8%。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后,六大行活期存款利率均由0.20%下调5个基点至0.15%。明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利率调整的覆盖范围更广,显示出银行希望通过更全面的调整来影响市场,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存款。
同时,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行下调了7天期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常备借贷便利利率,新一期LPR下降10个基点,金融市场整体利率下行,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存款及理财利率下行符合预期。
“贷款利率下行直接牵动存款利率下行。”曾刚表示,目前存款利率降幅跟贷款利率基本保持一致,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看,存贷款利率同时下调大致能保持息差相对稳定,确保银行稳健经营,也是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必要手段。
此外,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调整优化存款利率,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有效发挥的体现。2023年至今,主要银行已先后四次主动调整存款利率。
目前来看,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商业银行运用多种方式管理存款利率,整体呈现出“大行领头,小行跟进”的形势。多家分析机构认为,参考以往经验,未来其他中小银行也将陆续跟进,形成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周期”。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后,股份制银行和其他中小银行将跟进调整。但不同银行由于存款定价策略、资产负债管理等不同,存款利率调整的时间、节奏和幅度都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在国有五大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同时,央行于7月25日增开MLF操作,下调MLF利率20个基点至2.30%。
对此,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温彬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期一系列降息政策组合拳的落地,表明稳增长已成为当前政策首要目标,既释放了稳经济的信号,助力提振市场信心;也进一步明晰了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有助于不断提升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畅通资金循环“堵点”
近两年,居民存款占比不断攀升。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居民存款占比39.7%,而2023年这一比值上升至48.2%,上升约9个百分点。而截至2024年4月,居民存款占比已超过49%,占比近半,非金融企业存款占比降至27%以下。
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方面,央行2024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4%;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0.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4.9%,比上季减少0.7个百分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居民存款占比上升、非金融企业存款占比下降,核心原因在于,居民购房和消费增速放缓,居民储蓄同比加快,企业营收同比回落。
有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使资金在生产环节流通不畅,在资金循环中形成了“堵点”。
换句话说,大量货币以储蓄的方式沉淀下来,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并未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流入实体经济循环,形成货币沉淀,并未真正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认为,“超额储蓄”既影响经济增长、商业银行运作及货币政策效率,也影响消费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发挥。
杨志勇提到,银行体系存有大量超额储蓄存款,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也构成挑战,妨碍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影响货币政策效率。只要“超额储蓄”所形成的存款资金不能形成有效贷款,那么这就意味着资金在商业银行体系的沉淀,影响商业银行金融体系的效率。
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正式发布,其中提到统筹推进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多名受访者提到,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将继续稳步推进。
此后一天,金融监管总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其中强调了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畅通“资金—资本—资产”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实际上,2023年至今,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的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规范了如类活期存款产品并调降存款利率,今年4月,金融监管部门还进一步叫停了通过“手工补息”变相高息揽储的存款。
明明表示,降低存款利率可以为贷款利率下调创造空间,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支持企业融资,也可能会促使部分资金从银行存款转向其他投资渠道,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曾对《华夏时报》记者提到,存款利率下调之后收益降低,可能会促使居民降低储蓄、提振消费,或优化资产配置,使部分存款回流到资本市场、实体经济,增加金融市场活力。
此外,对于银行自身经营而言,多名受访者表示,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从而提升银行的净息差。存款利率下调也能促使部分居民将资金从银行存款转向其他投资渠道,理财债基等低风险产品可能迎来增量资金。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降低存款负债利息支出。预计下半年银行净息差逐步企稳,主要原因是国内存款利率有望进一步回落,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此前手工补息规范等措施,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同时,国内经济复苏带动实体融资需求等,利好净息差改善。
从长远看,我国已经步入低利率时代。在经济下行周期,各类资产价格下降,投资收益下滑,多名受访者认为,存款利率或仍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